为进一步增强公益类事业单位活力,滨州市惠民县编办协调教育、卫生系统事业单位,从理顺体制、完善机制、健全制度三方面入手,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助推公益类事业单位“换新颜”。
一是抓“自主权”落实,理顺整体管理体制。在重点行业全面推行去行政化工作,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,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。取消全县中小学规格,实行校长职级制,将校长任命制改为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聘任,切实让教育专家进行学校管理;在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,不再安排用编进人计划,让医院可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人员招聘政策。此外,县编办在教育、卫生选取3家事业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,探索事业单位管理的新模式。
二是抓“积极性”调动,完善人员管理机制。完善人员工资县财政保障机制。乡镇中小学教师上划县教育局管理,将乡镇老师工资发放渠道由乡镇财政统筹为县级财政发放,打消职工后顾之忧,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;完善依据考核结果发放的绩效工资制度。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,建立以师德、能力、业绩、贡献为核心,学校、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,将考核结果作为老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。
三是抓“公益性”发挥,健全监督管理制度,保持单位公益性。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管,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,事业单位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等工作,形成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措施,杜绝公益类事业单位开展以营利性为目的的工作,确保其公益属性。